“思考wiki”的版本间的差异
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删除952字节 、 2021年12月15日 (三) 20:37
无编辑摘要
第1行: 第1行:
[[wiki作用]]
人的成长是极其复杂的,知识体系的建立也是不易。人生是很多零碎的知识点,得到的成长,无法记录在书中。
人的成长是极其复杂的,知识体系的建立也是不易。人生是很多零碎的知识点,得到的成长,无法记录在书中。


因而,只能整理在wiki中,经过自己加工,形成认知,进而输出。故,写出这些东西,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,获得最全的发展。
因而,只能整理在wiki中,经过自己加工,形成认知,进而输出。写出这些东西,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,从而获得最全的发展。
 
[[wiki作用]]


== 什么是知识管理 ==
== 什么是知识管理 ==
个人知识管理(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):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,进行知识的收集、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。
个人知识管理(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):一般指个人通过工具建立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,进行知识的收集、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过程。知识管理的范围很广,只能讲出自己的理解。
 
知识管理的范围很广,一般的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,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。


== 为什么要管理知识 ==
== 为什么要管理知识 ==
第22行: 第20行:
我们的知识获取途径大部分来自于搜索引擎(谷歌可以提高搜索效率)和技术书籍,工程实践、各种规程。
我们的知识获取途径大部分来自于搜索引擎(谷歌可以提高搜索效率)和技术书籍,工程实践、各种规程。


主要原因是技术知识一个主要来源是互联网,例如说技术博客,技术文档等。因此,程序员的知识管理主要围绕互联网展开(并不意味着书籍就不重要)。
很多技术知识来源于互联网,知网,各种期刊站点,博客,技术文档,各种书籍。需要做好笔记,归档,总结。


知识管理分为三个过程:
知识管理分为三个过程:


知识积累,碎片整理;思考加工;归档完善。
知识积累,碎片整理;思考加工;归档,更新完善。当我们在不同年龄段,对自己的文档优化的时候,就会形成自己的产品,做出完善的东西。


== 知识积累 ==
== 知识积累 ==
想想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积累方式有哪些?也许记笔记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。实际上,这种做法是很低效的,大量数据很难归档检索和利用。更有效的方法是用笔记软件帮我们记录文章。例如说,印象笔记,有道笔记等。
笔记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。实际上,这种做法很低效,数据大了之后,很难归档检索和利用。


一开始我看到好的技术文章时,都是加书签存起来。后面发现这样不能离线访问,而且链接可能会失效。后来用上了笔记软件,于是我可以把文章保存到笔记中,随时可以翻出来看。可以说,笔记软件给知识积累带来了极大方便,同时可以分类管理不同的知识。
当我们记录技术文章,使用书签或者链接,给离线访问带来不便,而且链接可能会失效。更有效的方法是用笔记软件帮我们记录文章。例如说,印象笔记,有道笔记等。可以把文章保存到笔记中,随时可以翻出来看。可以说,笔记软件给知识积累带来了极大方便,同时可以分类管理不同的知识。


知识积累难在养成积累的习惯。以前我解决某个问题,谷歌了很久找到一篇文章解决了问题。解决之后并没有记录下来,结果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,我又浪费了很多时间搜索解决方法。重复多次之后,我意识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。所以逐渐养成了保存各种文章的习惯。这些网上积累下来的文章,成为了我知识体系的土壤。
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分类的重要性,好的分类可以节省你以后重新检索文章的时间,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劳动上。笔记软件一般都会提供浏览器插件,保存起来是很方便的。


现在开始,使用笔记软件分门别类地保存网上看到的文章,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分类的重要性,好的分类可以节省你以后重新检索文章的时间,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劳动上。笔记软件一般都会提供浏览器插件,保存起来是很方便的。
这种文档,中期规模,是很好,但体量大了。很难维护和管理,收藏和加工很难维护,知识库越来越臃肿,很多都是没有必要的知识,连接性和可读性都比较差。除非,有大量内部链接,有足够的的经历,人员维护。
 
知识积累难在养成积累的习惯。以前我们解决某个问题,没有记录下来,结果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,我又浪费很多时间。要学会养成,保存各种文章的习惯。这些网上积累下来的知识,最终会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土壤。


== 碎片整理 ==
== 碎片整理 ==
我自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要用到某个 Linux 命令的时候,经常大费周章地去搜索。有人说直接查 man 手册不是很快吗?确实查 man 手册比查搜索引擎要快,但是有两个问题:一是看了 man 手册的命令语法,我还得试试看;二是如果我不知道命令的名字怎么查 man。所以,最快的方法不是搜索引擎,也不是 man 手册,而是个人 wiki。
做很多事,我们都会使用很多手册、技巧和灵感。我们要求证,真伪,做事的便利性,最好的知识,是采坑后整理出的精华,在很多人身上。不仅仅,是手册,而是最后的一个规律、技巧和结论。最好能写在,wiki中。


与大家平常所知的 wiki 不同,个人 wiki 主要是用来记录'''知识碎片'''的,例如说:某个常用命令的语法,特定的软件配置等等。如果还是不理解,可以看看我的个人 Wiki。'''这些知识碎片是我们初步消化的知识,只不过因为太过碎片,不能够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。'''很多人以为把看到的文章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面,就有一种已经掌握它的错觉,结果保存了成千上百的文章,却一篇都没认真看完。别人的文章是他的知识沉淀,并不是自己的。随时把文章中的精华提取整理到 wiki,才能初步消化知识,为后面的思考加工做准备。
wiki比较全面,可以记专业东西,也可以记录很多'''知识碎片。可以把很多琐碎的想法记录在'''Wiki中,书中很难体现出来。'''这些知识碎片是我们初步消化的知识,只不过因为太过碎片,不能够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,无法归类到某些知识中。'''


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笔记软件记录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呢?用 wiki 当然是有理由的:
很多人以为把看到的文章保存到自己的笔记里面,就有一种已经掌握它的错觉,结果保存了成千上百的文章,却一篇都没认真看完。别人的文章是他的知识沉淀,并不是自己的。随时把文章中的精华提取整理到 wiki,才能初步消化知识,为后面的思考加工做准备。


笔记软件保存的主要是知识原料。我们从网上保存别人的文章到笔记,存下来的知识是别人的,你只是存下来而已,还没经过消化。'''我们上面把笔记软件定义为知识的仓库,如果把初步消化后的知识也存在那里,会造成一定的混乱。'''当然你一定要这么做也可以,但我有分层的思维定势,这算是职业病吧。
笔记软件保存的主要是知识原料,别人的知识存的多了会变得臃肿,并没有消化。'''笔记软件更多是收藏知识,如果把初步消化后的知识也存在那里,会造成一定的混乱。'''


wiki 是随处可访问的。wiki 发布在互联网上,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它。wiki 是分享的。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你的 wiki,分享自己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?
wiki 在互联网上,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它。wiki 是分享与协同的,如果有伙伴加入到,wiki的协同中,会更加高效。


如果有伙伴加入到,wiki的协同中。会更加高效。
== 思考加工 ==
写博客是最好的思考加工知识的方法,是在wiki知识碎片的升华。


== 思考加工 ==
博客应少写,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。这类应该放在 wiki 中,因为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只是描述步骤,关注点是怎么做,而不是为什么。写博客的关注点应该在为什么,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,多些原理和机理。其实写得好的操作指南应该力求让读者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
写博客是最好的思考加工知识的方法,下面我着重谈谈如何写好博客的一点个人经验。


博客少写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。网上大部分博客写的都是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,例如,如何搭建 LAMP 之类,可能作者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。不是说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不好,相反我觉得这种文章很重要,只是它的位置不对。它应该放在 wiki 中,因为纯操作指南类的文章只是描述步骤,关注点是怎么做,而不是为什么。写博客的关注点应该在为什么,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。另外不要钻牛角尖,我说的是纯操作指南,不要以为只要是搭建环境之类的文章都不能写,这里的“纯”代表只给步骤,不提背后的原理。其实写得好的操作指南应该力求让读者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
要养成定期写文章的习惯。万事开头难,动笔开始写作很难,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。养成定期写文章的习惯,至少确保一个月一篇的节奏。


定期写文章。万事开头难,动笔开始写作很难,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。养成定期写文章的习惯,至少确保一个月一篇的节奏。
然后把文章放到到各个技术头条,和很多平台上。有读者和同行者,才会更有动力,同时也是保证自己写好文章的监督。


自荐文章到各个技术头条。例如说:伯乐头条,开发者头条,极客头条等,有读者才有动力,同时也是保证自己写好文章的监督。
写博客的工具


写博客的工具。我自己用的是托管在 Github Page 的 Hexo 静态博客。搭建教程可以参考我的博客。如果你有服务器的话,可以试试 wordpress,ghost 之类的博客软件。
* 托管在 Github Page 的 Hexo 静态博客。
* wordpress,ghost 之类的博客软件。
* 以及wiki的博客专栏


把无法加工的知识写到 Wiki。例如说:git 的一些配置和用法,这些内容在官方文档都能找到,写在博客也只是搬运工,除非你有新的理解。
把无法加工的知识写到 Wiki的杂想,做好分类。网上已有的东西,可以放到收藏,wiki链接,记录,放在在博客的一定是加工后的精华。


== 总结 ==
== 总结 ==
一开始写博客,只不过走了不少弯路,后来折腾 个人博客,最后又开了 个人 Wiki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。最后总结一下:
一开始写博客,只不过走了不少弯路,后来折腾个人博客,最后又开了 个人 Wiki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方法。最后总结一下:


知识积累:使用笔记软件保存好的文章,积累知识。
* 知识积累:使用笔记软件保存好的文章,积累知识。
* 碎片整理:在个人 wiki 上记录初步消化的知识碎片。
* 思考加工:对存在笔记和 wiki 中知识进行思考加工后写在博客。


碎片整理:在个人 wiki 上记录初步消化的知识碎片。
另外重视看书,书中的知识是成体系的,知识密度高,网上的文章良莠不齐,不成体系,比较碎片化。合理分配时间看书和上网学习是很重要的。
 
思考加工:对存在笔记和 wiki 中知识进行思考加工后写在博客。


另外重视看书,书中的知识是成体系的,知识密度高,网上的文章良莠不齐,不成体系,比较碎片化。合理分配时间看书和上网学习是很重要的。
== 最后是个人认知 ==
工具,没有好坏之分,好的想法知识,用铅笔写下也是万两黄金,关键是人自身,无关工具。


== 几点事项 ==
wiki加载不慢,美化不好是自己的问题,而非系统本身。
wiki加载慢,美化不好是自己的问题,而非系统本身。


深度优化,合理使用自己的理解,会做的比较好。
深度优化,合理使用自己的理解,会做的比较好。
第84行: 第86行:


wiki可以做的事很多,不仅仅是知识库搭建。而百科,知识库,也可用wordpress实现。本质上,还是需要我们想清楚自己想做啥,有什么东西。
wiki可以做的事很多,不仅仅是知识库搭建。而百科,知识库,也可用wordpress实现。本质上,还是需要我们想清楚自己想做啥,有什么东西。
关键是,事在人为。
[[分类:Wiki]]
[[分类:Wiki]]

导航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