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Wiki 书写规范”的版本间的差异

来自人生蓝图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→‎运营
第16行: 第16行:
== [[思考wiki]] ==
== [[思考wiki]] ==


* wiki开始的时候,坑和维基55开。开始不用太在意结果,过程很重要,慢慢来。
* wiki开始的时候,败与成是八二开。开始不用太在意结果,过程很重要,慢慢来。
* 我们会一直都在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,90%的情况并不知道答案,只要知道大概要如何解决——通过不断的试错、摸索、查阅文档、学习新的知识点来学习,或者向比我们了解的人请教,做成即可。
* 我们会一直都在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,90%的情况并不知道答案,只要知道大概要如何解决——通过不断的试错、摸索、查阅文档、学习新的知识点来学习,或者向比我们了解的人请教,做成即可。
* 不用什么都会,只要做自己擅长的领域,即可。文字录入,翻译,设计作图,编程,有一样就很好。都不擅长,其实看看,随手写下想法,已经是很大的贡献。制作本来,就是少数贡献者 的推动,有群愿意分享的人一起协作。
* 不用什么都会,只要做自己擅长的领域,即可。文字录入,翻译,设计作图,编程,有一样就很好。都不擅长,其实看看,随手写下想法,已经是很大的贡献。制作本来,就是少数贡献者 的推动,有群愿意分享的人一起协作。

2021年11月9日 (二) 16:11的版本

理念

90%的网页由10%的贡献者编辑,只有有人牵头才能做得起来。由志愿者编写,需要有广泛支持的开发者。只有前人栽树,才有后人乘凉。随着知识的丰富,贡献者者的门槛会不断拔高,最后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补充。逻辑语言,空闲时间,耐心,学习能力,走了一圈,剩下的作者很少。贡献者注定是少数。

开始时候,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内容制作上,多多维护用户和客户的体验。没有钱,是很硬的缺点。好的模式,是科学、艺术、商业的三维度提升。科学需要学术,艺术需要设计,商业需要经济,三个为一体的时候,才会有长足发展。

做好一件事,不能只看当下的机会。有不同特长的人聚在一起,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东西。懂内容的人,不懂技术;懂技术的人,不懂内容;两者都有,又看不到希望。当坚持下来,成了99%的人做不了的事。

开源编辑,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,就像堆沙子,想增加沙堆高度,只能数十倍增加地基新沙。只有,大部分的底砂沉淀,才有少量顶部人的出现。即使,很多人什么都做不了,也是意义非凡。

在wiki所有人享有同等编辑权限,没有大V的影响,让每次编辑都有自己的意义。在编辑前,谁也不知道,哪个是核心编辑。

目前的知识社区,都是自立门户,没有一个精品思维。很多新人,把老问题再研究一遍,产生了很多二次创作,有多个版本,产生的重复、无意义的内容。知乎是个很好的平台,但作者众多,个人观点过于浓厚。稀释了优质内容的密度。wiki,则是通过新用户,扩充词条,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完善词条。

故,此站开源分享,不设限制,坚信人们的善良。

思考wiki

  • wiki开始的时候,败与成是八二开。开始不用太在意结果,过程很重要,慢慢来。
  • 我们会一直都在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,90%的情况并不知道答案,只要知道大概要如何解决——通过不断的试错、摸索、查阅文档、学习新的知识点来学习,或者向比我们了解的人请教,做成即可。
  • 不用什么都会,只要做自己擅长的领域,即可。文字录入,翻译,设计作图,编程,有一样就很好。都不擅长,其实看看,随手写下想法,已经是很大的贡献。制作本来,就是少数贡献者 的推动,有群愿意分享的人一起协作。
  • 技术流才是未来,我们编辑一些知识,很快会被一些平台搬运,最后仅仅是存在。这个过程,是一群人,为了某个目标,一起协同做个知识,提高自己的技能。
  • 学会设计、写作、编程、解决问题然后忙自己事业。等哪个时间回首,发现自己贡献的东西已经成了巨无霸,就是最大的快乐。
  • 技术和执着缺一不可,技术高于均值,会增加学习成本。需要寻求平衡,找到,适合的技术线。做好内容的完备工作。

纪念灰机wiki

运营

  1. 目标确立
  2. 知识范围
  3. 团队筹建
  4. 知识维护

关于内容

  • 熟悉知识,建立词条,理解编写。
  • 如果有数据分析类的,会编程语言,或者其他作图工具可视化,最好。增加信息密度,
  • 从外文搬运也很好,需要机器翻译和人工效验。
  • 希望,人们可以自发,形成手册,操作规范。可以抄,借鉴,搬运规则。
  • 帮助所有人,在文档中找到答案。尽量有个可以开荒的团队,或者自己一个人多搞搞。

基础配置

  1. 安装:
  2. 站点目标:
  3. 功能实现:
  4. 美化:选择好用的主题。粘贴到skin文件夹。
  5. 负载均衡,速度优化。
  6. 首页优化,可以加入模板也游戏UI。这个很重要,可能会花费极多时间。